站点图标 蜀汉路

赏清早期“大明宣德年制”款铜香炉

赏清早期“大明宣德年制”款铜香炉

焚香习俗在我国汗青长久,人们多用于祭祀、熏衣等,更有不少文人雅士喜好在书房内焚上一炷香,颇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早在汉代前,中国就呈现了陶、瓷、铜、铁、瓦为材料制成的香炉。两宋时,瓷香炉的制造获得了推广。明代炼铜工艺前进,在宣德年间开创了黄铜铸炉的先河。

据记录,明宣德年间,宣宗曾号令吕震等人参照《宣和博古图》诸书及内库中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烧制的款识典雅的器皿,绘成117种图谱,宣德三年,由工部吴邦佐正式开铸。他选用其时暹罗国(今泰国)的风磨铜,又配以金、银、铅、水银等金属,频频进行冶炼,工序复杂。明代项元汴在《宣炉博论》中说“宣庙随敕工匠,炼毕十二,每斤得其精者才四两耳。”就如许,吴邦佐受命最终炼就颜色、款识多样的成炉数千只,这就是名扬数百年,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宣德炉”。

宣德炉造型漂亮、质地精巧,名扬海内。冒辟疆的《宣炉歌》赞其皮色:“如女子肌肤,柔嫩细腻可捏”。该炉在宣德当朝就有人仿制,持续到民国甚至今天仍不竭。江山变化数百年,真正在宣德三年锻造的铜香炉已极为稀有。因为历代仿品流存诸多,以致于后来“宣德炉”已不只是指宣德三年制造的炉,而成为带宣德款铜炉的统称。有时,与其说是伪仿,不如说是对汗青黄金时代的尊崇和怀想。此中有些质量精巧者,也是不成多得的古董珍玩。

此件铜双铺首三足炉,款识“大明宣德年制”,据考为清晚期之作,现藏于姑苏古玩城,该器以精铜为材,质地细腻,线条则雅。圆口折沿,短直颈,扁圆状鼓腹,下附三足,足根为高浮雕的兽首,双角卷曲作云纹状,双目凸起,宽鼻外凸,五官清晰。腹部两侧附对称的兽首状双耳,兽首鬃毛精密卷曲呈卷云状,条理分明,高额隆起,双目圆睁,宽鼻外凸,方口大张,闪现出狰狞威猛之气。炉底款识“大明宣德年制”,字体规矩,笔画平均。胎质包浆淳厚润泽,宝色内涵,珠光外现,实为珍藏中的佳品。(张美)

华夏珍藏网声明:此动静系转载自华夏珍藏网合作媒体,华夏珍藏网刊登此文出于传送更多消息之目标,并不料味着附和其概念或证明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形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华夏珍藏网联系,本网将敏捷给您回应并做处置。※ 联系德律风 邮箱:

·尊重网上道德,恪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平安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相关法令律例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