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丹东市人社部门坚持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工作主线,积极做好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倾力打造民生工程,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努力让百姓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幸福感一年更比一年强。
对于大学毕业生寇胜龙来说,2017年是他创业生涯收获颇丰的一年。毕业后,寇胜龙与几个同学合伙成立了一家专注IT服务的网络公司。公司成立不久便获得了“辽宁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奖,公司业务也从国内拓展到国外,并在业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政府帮助我们这些白手起家的大学生圆了创业的梦想,不仅给我们提供场地,还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去年8月初入驻丹东市创业孵化基地的大学生创业者寇胜龙开心地说,优惠的政策以及全方位的创业服务让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坚持就业惠民,着力抓好创业就业工作。去年以来,市人社部门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丰富完善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孵化基地2个,振兴区被省人社厅确定为2016年创业型县区实施单位。截至目前,全市扶持创业带头人504人,带动就业人数3050人。
“以前在家带孩子、种地,没啥技术手艺,看到邻里乡亲都找到合适的工作心里多少有些自卑。现在,我不仅成为家里的经济支柱,整个人也自信乐观起来。”近日,在我市从事月嫂工作的宋桂英感慨地说。通过参加月嫂培训班,她从农民转变为月嫂,带来的不只是身份的变化,更是生活的改善、理念的更新。
去年,丹东市将解决好城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把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技能作为重要抓手,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富余劳动力就业“铺路”。2017年,全地区组织城乡劳动力8322人参加技能培训,全地区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共举办各类招聘会183场,城镇新增就业预计超过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
去年9月5日,丹东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工作顺利通过国家人社部门验收,并联网运行。目前丹东市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了联网直接结算。对百姓来说,这意味着今后去外地看病不用自己垫付费用,还省去了回当地报销的环节。
着力在提升群众社保待遇水平上做文章,最大限度地让改革红利惠及老百姓。丹东市人社部门坚持把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基,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完善保障体系,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丹东全市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基本养老金从2012年的1422元增加到2017年的1894元,其中2017年人均增加113元,增幅6.3%。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55元提高至85元,比国家规定标准每人每月多15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从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2017年的450元。去年,首次将36种谈判药品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支付范围,提高了用药保障水平,减轻了参保人员药品费用负担。
截至2017年底,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5万人、95万人、23.2万人、26.3万人、25.9万人。
一个城市发展怎样,人才是关键。丹东要在新一轮振兴发展中亮相、出彩,高端人才和专家学者的智力支撑不可或缺。近年来,丹东市人社部门将目光瞄向海外,开通了越洋“直通车”。2013年以来,全市共引进海外研发团队项目23项,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专家200多人次。同时,着眼于招才引智工作站建设,瞄准符合丹东发展定位的高新科技项目,让一批知名科学家怀揣科研成果与丹东结缘。截至2017年9月底,丹东市成立博士后工作站4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6个,来丹工作的博士和博士后162人次;入选省“百千万人才工程”68人;入选市“112人才工程”525人。不断壮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丹东企业注入了高技术“基因”,也为“丹东智造”提供了技术保障。
2018年,丹东市人社部门将继续以百姓为中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重点做好就业、社保、人才、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维权等工作,着力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着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将扩大基本社会保险覆盖面的重点从户籍人口转向常住人口。稳步提高各类社会保障待遇水平,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待遇差距。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积极营造招才引智的良好环境。未来五年,丹东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总量达到22万人;城镇技能劳动力总数3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