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图标 蜀汉路

老人自采村志记录浓浓乡愁

古店村汗青长久,据《鹿氏族谱》记录,明万积年间(1573—1619年),鹿氏先祖自王瓜店镇北仪仙迁此建村,因坐落在一座古酒店遗址旁,故此取村名“古店”。后来,跟着其他姓氏的迁入,古店村逐步扩大。

明洪武元年(1368),伊氏、陈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来假寓,曾以两姓氏定名“伊陈村”。原村“关帝庙”碑文记录: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该村曾叫“伊陈村”。后因该村东北大坑内有泉眼一个,泉水和东来之水汇流穿村西去,天长日久,冲击成一条小河沟,大师赞誉“泉好水秀”。清初,以此命名为“伊家沟村”,沿袭至今。

鹿淑江说,在采写过程中,良多人都协助了他。党支部书记毛传军很注重这件事,和他一路,带着编修人员到各地进修经验。根基完成村志评断稿后,他们按时上交了山东省史志办公室,评审专家李迎春也提出贵重建议。期间,村志编修人员还按照肥城市史志办副主任贾安东的点窜看法多次进行排版校对。

在编纂方面,在对峙志体的前提下,体裁使用、篇目设置、材料选择等作了恰当立异。以记录镇、村域范畴内的微观材料为主,按照分歧类型特点,有选择性地记述域内天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汗青与现状,重在凸起“名”与“特”的内涵,使我省最具代表性的村镇志脱颖而出。

据《李氏族谱》记录:明万积年间(1573—1619年),李氏兄弟自本县老城镇毛家小庄迁此建村,取村名镇扎(其寄义无据可考)。清咸康年间(1851—1862年)为防御兵乱,村民联防,曾筑寨台设军寨,因该村居北,故取名“北军寨”。

伊家沟村又是具有特殊政治布景的老村庄。1948年10月,肥城县民主当局进驻伊家沟村后,曾在这里召开了全县万人庆贺国庆大典嘉会;在这里召开了肥城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肥城县第一次表扬出产劳动榜样大会;肥城县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肥城县第一次代表大会等均在这里召开。在这里组建了肥城市(县)人民病院的前身——公共诊所;成立了第一个肥城县合作社推进社;在这里进行了建乡试点,选举发生了肥城县第一个乡当局——伊家沟乡当局。

鹿淑江已经是肥城市王瓜店镇初级中学的一名教师,他教过语文、政治、这不,马上快过年了,蜀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很多年货,如:“野娃 _年货坚果炒货零食大礼包1740g礼盒装 特产休闲小吃”,客倌你呀,可以点我淘年货喽!汗青等科目,古店社区党支部副书记辛德华曾是鹿淑江班里的学生。“有的人写文章,前面是人名,后面一堆四字成语描述词,还不如写一件能真正反映这小我特点的实例,显得更活泼活跃。”在写村志的日子里,他在夜里频频揣摩着材料能否失实,能否还有处所需要改良。“耳朵听的不必然是真的,不克不及听到什么就写什么。”

记者来到肥城新城街道的古店社区和伊家沟社区,两部村志的次要采写者都是原村子里的村民。担任采写《古店村志》的鹿淑江白叟73岁、担任这项工作的古店社区村党支部副书记辛德华也曾经60岁。担任采写《伊家沟村志》的三位白叟孙业才、韩立运、伊兆水,最大的67岁,最小的62岁。

“确实是挺难,我们是在和时间抢一手的汗青材料。创作期间,我们告急赶稿,连续有6位年事已高的白叟逝世了。他们为村志的素材做了很大的贡献,若是再晚一些时间,可能有些消息就无法核实了。”伊家沟社区居民伊兆水说。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