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农耕文化手工艺品麦秆画:从乡土登上世界舞台

高粱、豆子、小麦等粮食谷物拼绘成绘声绘色的公鸡、郊野里普通的麦秆“变身”雍容富丽的牡丹、青黑色的珙石被雕琢成一方高雅的砚台……3月21日,记者走进全国第一个农耕文化传习馆——(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农耕文化传习馆,一件件精彩的手工艺作品映入眼皮,保守农耕文化在匠人手中焕发出多彩的生命力。

珙县农耕文化传习馆成立于2016年10月,创始人白高永此前运营茶叶生意,也创作麦秆画。谈及创立传习馆的初志,他暗示,“珙县有良多奇特的民间工艺。好比,珙石雕、苗族蜡染等,若是没有很好的传承,它们可能面对失传。多年来,一些民间老艺人苦于找不到合适场合带门徒,感乐趣的人又肄业无门。成立传习馆,能很好地整合和庇护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工艺。”

2000多平方米的传习馆功能丰硕,设有保守农耕文化大课堂、川南农耕耕具和处所工艺美术品展现厅、蜡染传习室、麦秆画传习室、珙石雕传习室等,场地免费供农耕文化快乐喜爱者利用。

麦秆画在珙县传播千年,古代僰人最起头将其编织或绘制成花鸟、动物图案,用于辟邪、祈求来年丰收以及家居粉饰,但大多制造粗拙。现在麦秆画的制造工艺复杂得多,从田里收集来的麦秆要颠末熏、蒸、漂、刮、推、烫,以及剪、刻、编、绘等多道工序,按照画面需要进行剪裁和粘贴成画。珙县特产珙石别名“墨玉”,是制砚、制印和雕镂工艺品的绝佳材料。白高永引见,珙石雕在古代就是很多民间艺人谋生的手艺。

开馆至今,传习馆已举办了8期苗族蜡染培训,4期珙石雕培训,麦秆画培训更是不可胜数,吸引珙县当地近3000名群众加入。

白高永告诉记者,麦秆画的市场化、财产化成长已比力成熟,能不变地变现,手工艺品网站这也让他看到整合农耕文化资本的可行性。“社区赋闲人员和农村留守人员是我们重点培育对象,我们但愿让大师通过传承制造农耕文化产物挣到钱,让快乐喜爱持续下去。”

不外,产物进入市场,必然要经得住挑剔的目光,若是纯粹照搬过去的工具,销路很难打开。提拔产物的艺术价值,是必需迈出的一步。

保守的苗族蜡染,图案繁琐,制造耗时,因而成本高,受众窄。为了顺应现代人的审美习惯,外销的蜡染产物慢慢改良,化繁为简,节约了人力成本,更与时髦接轨。

有了立异的产物,若何打通发卖渠道?十多年前的一次履历,给了白高永很大启迪,那就是要“走出去”。白高永是各类会展的常客,十多年前,手工艺品网站手工艺品网站他将麦秆画带进了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买卖会,签下了第一单,此后逐步堆集了固定的发卖渠道。

据悉,在国际市场上,麦秆画是一个高附加值的文化产物,售价从200元到1万元不等,麦秆画传习室一年的产值达到300多万元,有的传承人一年能有40万元收入。传习馆成立至今,蜡染传习室的产值跨越100万元,能为通俗手工艺人一年增收两到三万元。

不外,白高永也发觉,每个处所对麦秆画内容的需求都纷歧样,但若是局限于珙县当地的文化元素,很难惹起外埠买家的共识。“我们在进一步测验考试,农耕文化要想拥抱市场,在产物出产上不克不及原封不动,要站得更高看处所文化元素,万万不克不及限制本人的视野,如许才更有生命力。”白高永说。

原创文章,作者:蜀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huhanlu.com/2018/11070.html

(0)
打赏 微信长按打赏 微信长按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蜀小编的头像蜀小编
上一篇 2018-03-23 15:35
下一篇 2018-03-23 19:4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