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正2017年秋拍继续推出【云觥万载——古代玉器专场】,为各界藏家师友送上60余件臻品古代玉器。中国的保守文化中的对真、善、美的追求及对幸福糊口的神驰等,均对玉器的造型、图案有着深刻的影响,正所谓“工必成心,意必吉利”,本期将为您保举一批寄意吉利的玉器佳品。
取上佳和田白玉圆雕两枚荔枝相连,玉质精白致密,透出冰肌玉骨,润如新荔,顶部巧妙操纵鲜红皮色,雕琢一片荔叶,取『隆运当头』之吉利寄意,红白相映,煞是喜人。枝干和婉弯折,叶片天然超脱,叶脉清晰分明,两颗果实雕琢传神,丰润丰满,底部略尖,紧紧相贴,概况细细琢出外皮之鳞斑状突起及龟裂,充满天然的情趣,绘声绘色。

丘浚有诗《咏荔枝》云:『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凌义渠曾作《枫亭荔枝》:『不染烟霜肤更泽,独超尘劫气恒坚。根蟠苍兕疑掀地,焰发红云直透天。』荔枝同『利』谐音,寄意『一本万利』,大吉大利。

取上好黄玉之材圆雕一金蟾,质地温润凝结,细腻通灵,色泽娇黄,局部略带黄玉之天然糖色,黄如酥栗,更显条理韵致。体型肥硕,呈蹲伏状,大眼暴突,双目露睛,向上仰望,炯炯有神,嘴吻宽阔呈三角形闭合状。背部琢有细腻凹凸,以示蟾钮,四肢健硕无力,蜷于体侧,底部蹼爪细节分明。口衔折枝石榴,果实丰润丰满,概况因已熟透而开裂显露内藏之子,寓示一无所获。

金蟾,传说它能口吐金钱,为仙宫灵物,前人认为得之可致富。古代有刘海修道,用计收服金蟾以成仙,后来民间便传播『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的传说。民间传说月宫有蟾蜍,又称为蟾宫,旧时科举测验及第及第称为蟾宫折桂,石榴籽实多寄意多子多孙,蟾蜍配石榴表达了人们渴求『家族畅旺、及第及第』的希望。整器精巧丰满,线条优美流利,匠心独具,绘声绘色,取意吉祥,颇具趣味。


白玉质地,圆雕一蝉,玉质通透细腻,凝白如脂,通体不带一丝瑕疵,包浆润泽,予人以纯洁之感。蝉作扁平状,首部饰卷云纹,中贯一孔以供穿系。双目凸起,巧妙雕镂出其复眼,头部有干卦及勾形纹饰,双翅长于尾部,饰浅浮雕如意云纹,腹部内侧亦琢出细长蝉腿,造型精确,写实性强,工艺精妙现于毫末。
蝉在幼虫期间,需在暗中潮湿的土壤中至多孕育三四年的时间,才最终破土成仙,金蝉脱壳,一鸣惊人。又因为蝉栖于高枝,孤高清绝,不食人世炊火,含气饮露,逍遥自由,可谓出污泥而不染,自古便遭到人们的推崇,把蝉作为高洁的意味。此器取其『清高脱俗』、『生机勃勃』之寄意,莹润细腻,精巧可爱。

取上好和田籽料制成,玉质细腻润泽,精光内蕴,玉肉莹白似雪,浑无杂质,包浆清透。圆雕一只甜瓜,形态丰盛丰满,线条流利天然,顶部雕枝叶为鋬,以便吊挂,盘曲遒劲,叶片天然翻卷。瓜之外部亦覆有果皮,采用压地手法,颇为斗胆,工艺老辣,线条劲挺。一侧圆雕一小蝉附于其上,体态细长,小眼圆凸,颈部节节凸起,双翅收拢,蝉翼上丝丝细节分明,绘声绘色。

另一侧圆雕一朵菊花,朵瓣温柔,顶风怒放。蝉为夏虫,至秋高鸣,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居于枝头,饮露餐风,不食人世炊火,含气饮露,逍遥自由,可谓出污泥而不染,中国古玉器图典故前人以其喻高洁之意。是件玉坠纯洁莹润,将蝉之清高绝俗的特征与玉干净不朽的质量相连系,以小见大,纹饰及工艺颇具乾隆期间之气概,精妙现于毫末,令人观之心喜。

此件羊脂白玉圆勒子,玉性滋丰,玉色凝白,宝色内蕴,浑然无瑕,手头繁重,乃籽料所雕,底部带有洒金皮色,望之惹人生爱。

明曹昭《格古要论》云:『凡看器物,色白为上……白玉其色酥者最贵。』 此勒即为典型,玉质嫩白细腻,致密油润。玉勒为规整的圆柱体,两头穿孔,形似经幢,造型精巧。外壁浅浮雕一员武将,头戴戎帽,身批盔甲,手握长矛,脚踏战靴,气宇轩昂,气宇不凡,乃赵子龙也,气势,勇敢神武。旁侧阳起诗文『江动月移石,溪虚云傍花』,落子冈款,出自唐·杜甫《绝句六首》其六。

《无双谱》为清初浙派版画之力作,成书于清康熙年间,其从汉代至宋1400年间挑选出40位环球无双的名人,将之秀刻成像,并每帧配以乐府诗,供后人传阅。美成全器,史悠久远,考六千年前之石器时代,甚至宋元明清,历代均有制造玉管勒子,所谓『君子凡带,必有佩玉』,其凭巧称心,盈手可握,契合礼义。此品料材上佳,器形灵气,打磨平整光润,刻工精干,为玉勒配饰中的佳品。

白玉质,温润纯洁,体如凝脂,包浆清透。内部掏空呈管状,打磨详尽,两头起立边,外壁一面浅刻阳文篆体『寿』字,笔画流利,精细规整,古意盎然;另一面浅浮雕折枝西番莲,繁复谨严,富丽多姿,异域风情浓重。周边浅浮雕灵蝠飞临,圆眼尖头,翅翼舒展,寄意『福』到。两端配以柱状南红素盖及红珊瑚顶珠,色泽艳丽,官气十足。

万寿为人君之始,乃封建君主之诞辰,取万寿无疆之义。中国保守尊孝,因而,作为「民之父母」的帝王诞辰备受历朝注重,早于商周期间,已有祝寿之风。此物便即为可能是清宫帝王祝寿之用,全体观之肃静严厉隽秀,都丽典雅,工艺精深,结构妥当,纹饰繁缛,足见匠心工巧。


勒子为黄玉质,色泽醇厚,局部带沁,包浆圆熟。圆雕一罗汉首,上下穿孔以供佩带。罗汉脸型瘦削,颅顶尖凸,双目微阖,神气静穆,大耳贴脑,双唇微闭,嘴角轻轻下撇,在鼻翼两侧构成了八字纹,面相严肃,描绘纯朴圆润,传神详尽,绘声绘色。罗汉是中国释教美术的主要题材之一。宋当前罗汉造像流行,这也是释教雕塑中国化的一个表征。罗汉的观念虽源于印度,但在印度并未构成罗汉崇奉,也没有罗汉造像制造保守。反观中国,罗汉崇敬与罗汉造像极为普及,这恰是禅宗『人世释教』奉行的成果。就表面而言,罗汉介于佛与人之间,有着佛陀渡世救人的情操,却不必如诸佛边幅的合乎仪轨;擎着人世高僧的外表,却具有更超乎世人的神通自由。

黄玉雕镂而成,莹润细腻,色泽嫩黄,包浆醇厚。佩呈竹节形,造型新颖,竹枝为框,地方镂空,透雕细枝竹叶绕于其上,揣摩精细,形态传神。竹枝雕镂圆润光洁,盘曲漂亮,竹叶刀尖锐落,凌厉高耸,对比明显,既表示竹子温润谦善又不失高耸时令之意。旧时文人贤士多喜竹,人云:『宁可食无肉,不成居无竹。』 同时古语『竹报安然』,竹子在前人眼中是安然吉利之意味。此佩材美工精,雕工洗练,枝干高耸天然,摇摆生姿,竹叶纤细空灵,潇洒超脱,细琢出阴阳向背,隐约有品格清高,佩及于身,倍添文质彬彬之气。

白玉圆雕一布袋,玉质细腻莹润,包浆纯熟。布袋鼓鼓囊囊,呈圆润球形,工艺精深,袋口所扎之缎带翩然垂下,翻卷有致,似有随风飘荡之感。

圆雕一灵猴攀爬其上,头顶扁平,额部两条细长皱纹,管钻圆眼,尖嘴猴腮,鼻部描绘富有肌肉感,唇部画阴线,大耳贴脑,四肢细长,双手捂住袋口,背部阳起一条脊线,两侧浅刻短密阴线为饰,意味毛发,身躯向左而侧,左腿蜷起,右腿伸长,似要往上起跳,颇具动感,活跃顽皮。袋口圆雕一朵牡丹,花瓣层层叠叠,丰盈绽放,国色天香,富贵逼人。一侧亦浮雕有一只玲珑蜜蜂,展翅飞临,体态圆润,触须灵动,绘声绘色,趣味十足。
『袋』同『代』,猴』同『侯』,『蜂』同『封』,侯为中国古代分五等贵族爵位的第二品级,这里泛指高官厚禄,中国古玉器图典寄意封侯进爵,功成名就,平步青云,加诸折枝牡丹,寄意步步登高,世世代代荣华富贵,官运利市,吉利如意。整器造型新颖,抽象活泼,动物神志把握精确,心到手到,工艺难度颇高,寄意吉利夸姣,是乾隆朝玉配饰精品之作。

器圆环形,白玉雕成,局部带有棕黑沁色,油润细腻,色泽苍旧。《尔雅释器》载:「肉(四周的边)倍好(两头的孔)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按照地方孔径的大小把这种片状圆形玉器分为玉璧、玉瑗、玉环三种。此器即为玉瑗。两面纹饰不异,均以斜阴线琢刻彼此不交叉的粗线绞丝纹。绞丝纹又称绳纹、扭丝纹等,因其纹线阴阳相间,形如扭曲的束丝而得名。最早实物见于良渚文化绳纹玉镯,春秋战国时是绳纹古玉的昌盛期间,贵爵贵族利用玉质细腻温润、光泽明亮的青玉较多,白玉少少。此瑗全体线条流利,绳纹较精密,并360度斜向绞圈,工艺纯熟,环抱纹线给人们以变化万千之感,仿若阴阳交混,极其精彩。

参阅:1。《中国古代玉器艺术(上卷)》,人民美术出书社,页147,图121

2。《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编3·春秋战国》,紫禁城出书社,页125,图121

玉质绵白温润,打磨详尽,局部带有浅棕沁色及灰皮,包浆纯熟,古朴动听。圆雕刘海跨坐于一葫芦之上,左腿抬起,憨态可掬,造型逸趣横生。刘海宽额丰颊,分发嬉笑,短眉蒜鼻,眼尾出梢,笑容满面,悠然自得。一手持一串铜钱背于死后,顶部对穿两小孔以供穿系;一手将两枚铜钱抛于空中;脚踏宝葫芦,葫芦束腰鼓腹,概况附有藤蔓,蜿蜒飘垂,线条流利。一侧圆雕一小蟾,巧受浅金沁色,体态肥圆,双眼凸起,仰首上视,背部以稠密浅凹圆点暗示蟾之抽象。

据传,刘海(真人名为刘海蟾,后民间称之刘海)乃五代时燕山府治人(今北京市南平宛)。曾任燕王刘守光的丞相,后经钟离权、吕洞宾点化,学道成仙,道号『海蟾子』。元世祖时封为『明悟弘道真君』,被道教尊为全真道北五祖之一。民间视刘海为福神、财神,传播『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之说。而葫芦因其谐音『福禄』,且形似『吉』字,加之每个成熟的葫芦里葫芦籽浩繁,意味着福禄绵长、大吉大利、子孙万代。此坠结构巧妙,刀工流利精练,描绘抽象活泼,把玩抚玩,意趣十足。

佩由白玉经镂雕、圆雕、浮雕等多重技法雕琢而成,玉质纯净无瑕,清澈油润。雕两只灵幅回旋相对,机警可爱,头部尖细,圆眼凸出,竖耳内凹,翅翼舒展,线条流利漂亮,身上以细长线暗示翅羽,清晰分明。侧观蝙蝠相聚之处,大叶垂落,桃叶尖角弯垂,经络分明,枝干弯曲无力,托起寿桃一双,桃实丰润丰满,抛光详尽,圆润诱人,富有生命力。桃寄意高寿,蝙蝠寄意『福』,整器外形超脱灵动,刀法精练利落,寄意福寿双全,望之令人生爱。
原创文章,作者:蜀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huhanlu.com/2018/11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