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历二月十五是传说中太上老君的华诞,这一日在青羊宫,以八仙为首的仙人们东边来,西边走,人们就早上跑来东边迎,薄暮跑去西边送,西边这座桥因“送仙”得名。
1905年,一位叫山水早水的日本学者,一路奔波,逆水而上来到成都。他在纪行里写道,“青羊宫前有南、西两条路。宫以西火食稀少,小河弯弯流淌……离宫四五里,锦江自右而来。河上架一石桥,这就是送仙桥。右岸桥旁有六方形石柱一根,俗称仙人碑。我多次路过此地,熟悉此碑,认为是路旁通俗的石桩,习认为常,没有细心察看。但后来查省城街道图,方知其不凡。”
送仙桥横跨在小小的摸底河上,长仅10余米。与300米开外的青羊宫比拟,略显通俗。然而,它并非平平无奇。
相传,夏历二月十五是太上老君华诞,每年青羊宫都要办庙会。这一日,以八仙为首的仙人们东边来,西边走,所以人们早上跑来东边迎,薄暮跑去西边送。于是西边这座送仙桥就得了名。同时得名的还有东边的迎仙桥(又叫遇仙桥)。
更详尽一点的,则说唐朝有一年元宵节前后一个月,在青羊宫举办昌大灯会,十分热闹。一天清晨,有位秀才安步锦江南河桥时,看到两人在桥墩石上一上一下睡觉,上面那人的口水正好流到下面那人嘴里,不由脱口说出:“此为‘吕’字也”。旁边游人细心一瞧:“嘿,这不是八洞金仙吕洞宾吗?他也来观灯赏花不成?”众游人争相旁观,睡觉人在晨阳轻雾之中慢慢地飘渺起来,随即便无影无结束。后来,送仙桥也成了老成都闹元宵的发源地。
千年来,这里不断传播着仙人与民同乐赶庙会的传说。有人看见何仙姑笑口微露,撒下五彩斑斓的鲜花;有人碰见张果老与吕洞宾抚玩蜀绣竹编……时辰到了,仙人们离去时,站在亘古不变的送仙桥头,向桥下的河中抛撒万千瑰宝。
据《蜀典》载,成都自唐以来,就逐渐构成了月市,夏历二月十五日是花朝节,便是百花的华诞;又是道教鼻祖老子的华诞,两个华诞搅在一天,于是青羊宫的描画也就成了花会。
成都有“芙蓉城”之誉,布衣苍生,也从来有爱花的大雅。春天的成都,通向青羊宫的亨衢上游人如鲫。四乡八里的人,不远百里来赶花会。到青羊宫烧了香,再买些耕具、竹器和适用的物件。城里人来了,买些字画、花卉、玉器和小玩意儿,他们的乐趣在于春天的郊游。
川流不息的人群颠末送仙桥,人们在这里怀抱着与仙人偶遇的夸姣希望,在送仙桥下的“摸底河”,摸一摸仙人抛洒的瑰宝,沾一沾人世难以期望的福分。
“摸底河”的仙界瑰宝没见到,尘寰的宝物竟然得见。现在的送仙桥,已成为中国西部最大规模的古玩艺术买卖市场了。这块有着上千年汗青文化沉淀的宝地,珍藏着巴蜀文明和老成都最为集中的回忆。这里,大一点的商铺,有卖高档的奇石怪木、金成全品,有卖翰墨纸砚。中等大小的一些店肆,做装裱字画生意,卖字帖册本,刻石刻章。而最多的店肆,则是鳞次栉比的小铺子,并作一排,沿着一条巷子两侧排开。菩萨像、香炉、宝剑、笔架、字画,铜钱、小铜龟、念珠、折扇都有。
穿越其间,确实有“寻宝”之感,没曾负了送仙桥上仙人拜别后抛洒瑰宝的传说。
原创文章,作者:蜀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huhanlu.com/2018/14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