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图标 蜀汉路

成都蒸蒸糕 即将失传的特色小吃(组图

卖蒸蒸糕的小贩常常挑一副担子。前面担着食具、木盒、米粉等原料,后头担着火炉、柴炭、铁锅、蒸笼等。蒸蒸糕的蒸笼出格讲究,必需用麻柳树或泡桐树的木材挖制而成。树被砍后须晒干,在每年夏历九月时做成的蒸具才耐用。这两种树的木质硬而韧性好,受热后蒸具不会变形和串味。

成都60年代的蒸蒸糕以糯米为原料,以九比一的比例放在碓窝中捣成米粉,然后用箩筛筛出细粉,再把细粉用火炒熟。上世纪成都的大街冷巷,无论盛夏严冬,白日晚上,到处都能听到卖蒸蒸糕的梆梆声。蒸蒸糕在其时可算是价廉物美,味道糯苦涩酥,深受白叟、出格是小孩的喜爱。

卖顶顶糕的都有一副担子。担子右边是几个抽屉,一层层放着大米粉、糯米粉、红塘木樨这些原料,右手是一台煤炉子。四川成都的特色小吃炉子上烧水,蒸汽从一个小口里冒出来,小口上有一个杯状的带盖儿的模具。老板从左手边把原料一层层地放到模具里,放在沸水的小口上,操纵那浓浓的蒸汽,只需半分钟,一块小白糕就做成了。那模具的下方有一个木杵,拿木杵悄悄一顶,小小的一块糕便反扣到一片小纸上再递到你手里来了。这个环节颇需些力道上的技巧,又是其他任何蒸食所没有的,顶顶糕便因它而得名。

顶顶糕玲珑,清秀,明亮如玉,最上面一层温润木樨糖温柔暖心,热气飘渺,悄悄在你面前袅娜翱翔,和面前的寒冷构成那样强烈对比,使人感觉虽然冷,但糊口亦然温暖。一种惬意、平安,俱在此时浮上心头。顶顶糕几乎就是冬天的一番景色。

糊口在这片斑斓富裕的地盘上,四川人缔造出了长久光耀的巴蜀文化,它与中国其他地区文化一样,是中汉文化的主要构成部门;1986年四川广汉挖掘出三星堆遗址,证了然早在4000多年前,巴蜀文化就已逐渐构成且具有相当的规模,漫漫汗青长河中,更是孕育出无数青史留名的伟人:李白从这里仗剑远行,杜甫在此望月怀乡;陈子昂、苏东坡、陆放翁恰如光耀的明星,诸葛亮勤谨治国,唐玄宗剑阁闻铃,李冰父子构筑都江堰……。。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