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出《银行簿计学》专著

  今年(2015年)的6月3日,是西南财经大学90周年校庆。在全校举行隆重、热烈举行校庆庆典之际,谢霖老师130岁、杨佑之老师122岁、归润章老师100岁诞辰,这三位老师在学校90年风雨拼搏的不同历史阶段上,他们都对学校做过无愧于历史的巨大贡献,我们在这里追忆他们的过去,追忆他们伟大的一生,学习、发扬他们的精神,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三位先师虽然出生有早有迟,但他们都在90年风雨拼搏的征程中,贡献出自己的心血,作出过突出的贡献。

  谢霖老师,江苏武进人,1885年出生,自幼天资聪慧,学习刻苦、学业精进,1905年刚满20岁,考入日本明治大学商科。学成归来,他一生从事会计科学的传播、会计制度的建设,会计教育的振兴会计人才的培育。他曾担任具有反帝爱国传统的光华大学会计系主任,商学院院长,副校长,光华大学成都分部创始人,他积极支持孙中山民主革命运动,曾任命为孙中山陆海大元帅府会计长,一生著述丰硕,是中国有史以来出版中国第二部会计经典著作《银行簿计学》的作者,是中国会计事业的奠基人,是中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开拓者,是中国近现代会计史上的杰出人物,是世人崇拜、景仰的会计大师。

  杨佑之老师,人,1893年出生,家境清贫,全靠勤工俭学、半工半读完成学业。1919年北平大学商科毕业后,经由马寅初教授安排,在北平尚志商业专科学校、北平师范学校任教,后相继到北平大学、大学、北平朝阳学院、北平大学商学院任教授,公认为“出类拔萃的一代英才”,后应四川大学任鸿隽校长邀请到入川讲学,后一直担任光华大学分部、成华大学、四川财经学院、西南财经大学连任会计系主任近20年,是四川省劳动模范,是中国部聘教授崇高荣誉的获得者,是学界、社会、学生景仰、崇拜的会计大师。

  归润章老师,浙江吴兴人,1915年出生,家境清贫,从13岁起就全凭勤工俭学、半工半读完成学业,一生勤奋不懈、刻苦钻研、争分夺秒,如饥似渴地拚搏在追求知识,探索科学的征程中。1939年复旦大学会计专业毕业后,从1942年起一直在光华大学成都分部,光华大学、成华大学、四川财经学院,西南财经大学任教授、会计系副主任、副教务长、教务长等职。特别是领军教务工作27年,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崇尚“严”、“实”、“新”,身体力行,做出了出色的成就,培养出无数德才兼备的教学、科研人才,特别是在党的引领下,热爱教育事业,培养现代化会计拔尖人才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是学界、社会、学生终生崇拜、景仰的会计大师。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拉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进一步的侵华战争,1937年11月13日由张寿镛校长亲手创建起来的光华大学全部校舍惨遭日军焚毁。张寿镛校长早有思想准备:“不因战争,影响教学”、“唯使弦歌不绝,早有在四川成都建立分校的打算”。在1937年夏秋之间就委派当时正在四川的商学院院长谢霖教授为“建立分校事宜全权筹备一切”、“放手为之”。1937年11月23日张寿镛校长提名董事会决议加聘谢霖、邓锡候、邓汉祥、甘绩镛、缪秋杰、康宝志、杨培英、张钟铭8人为校董,成立筹备处,谢霖任筹备处主任;后再经校董会议决议:聘谢霖为副校长。

  谢霖老师尽职尽责,八方奔走,四处化缘,首先获得四川刘湘从省库中拨给迁建费5万元;接受张家昆季捐赠田地75亩,自流井井商以及康宝志等一共捐款7万元以及孔祥熙、教育部陆续捐赠、拨给2万元、8万元。谢霖老师首先在成都新南门内王家坝前卫街租得民房4个大院,权作师生的住房、教室和办公室,安顿好上海来川的学生、教师后,1938年3月1日私立光华大学成都分部正式开学上课。

  1938年8月12日,按新校舍建筑工程设计在草堂以西黎家碾的土地上破土动工。这段时间老师一方面要管王家坝的教学,再方面又要管好新校区的基建,更重要的还要继续争取更多人士精神和物质的支持,真是千头万绪,其操心劳碌,可想而知。老师精打细算、节约开支,他每月的薪俸从不领取,就是往返城乡的差旅费也不报销,披星戴月、沐雨栉风,把自己的精力、时间都投到教学、建校的事业上,从不叫苦叫累,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日月可表。

  1939年1月1日,成都新校舍落成,全体师生迁入新校。当时在分部负责的除副校长谢霖外,还有教务长及理学院院长容启兆,总务长陆寿长,注册主任李恩廉,附中校长高世承,商学院院长薛迪靖等。

  “分部”的建设在谢霖老师的努力下,按照募捐款专款专用“募捐用以建设”的原则,精打细算,从不浪费。为了答谢建校的捐赠者,学校采用以“命名”方式来表示对他们的答谢并作“永远纪念”。比如“蜀汉路”的命名是答谢蜀汉实业公司为新校的义务设计;“肇海路”是答谢吴肇海扩充校址捐地。其余一个“馆”、一个“庄”、一个“墅”、七个“堂”、八个“斋”、五条“路”、两个“亭”等等。都以“命名”来一一表示答谢。“分部”在1939年1月1日建成后,再经继续努力、继续化缘,再经3、4年的努力,私立光华大学成都分部完全按规划圆满完成。

  成都分部建校期中,谢霖老师离乡万里、历经艰辛,为了抗战、为了教育、为了学生,他谦卑以求援,“呕心沥血,再所不惜”。经他建成的这所新校是一所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谢霖老师除亲临第一线带头授课外,还恭请了全国著名专家、学者、教授来校任课,他们是叶圣陶、肖公权、赵人隽、林蔚人、金积楠、钟作猷、容启兆、罗章龙、潘大逵、周太玄、周太和、伍丹戈、庞石帚、李培甫、胡毓杰、薛迪靖、郭子宏、唐庆水、杨献益、徐春霆、林树湘、史丽源、陆上之、万鸿开、谢元范、曾宪楷、归鉴明、杨佑之、彭迪先、黄宪章等。真是教授如云,人才荟萃,使这所学校很快就成为全国有影响的高等学府。

  光华大学光华大学成都分部从1925年至1949年的24年间,为社会培育了各系科毕业生2827人,附中毕业生2243人,其中不乏精英、栋梁之才,比如光华大学附中学生,(姚克广)曾任新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光华大学附中学生乔石,曾任新中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光华大学附中学生尉建行,曾任新中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委员会书记、监察部部长;光华大学成都分部学生孙孚凌,曾任北京市副市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光华大学学生董建华,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全国政协副主席;光华大学学生田间(童无鉴),1938年曾任延安《新群众》报社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等等。

  杨佑之老师自接受四川大学任鸿隽校长邀请来成都后,成都各所高校都争相聘请任教,就一直未能离开过。老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对学生全面负责。他开设的课程包括,《初等会计》、《会计学》、《高等统计学》、《审计学》、《会计专题讲座》、《统计学纲要》、《高等会计学》、《成本会计》、《会计报告分析》、《经济学原理》、《国际公法》、《工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以及《现代资产阶级会计学说批判》等等。30年代就在成都讲授《高等会计》与《高等统计》,是四川讲授该两门课程的第一位教授,让学生大开眼界,十分崇拜。

  由于老师具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渊博的专业知识,讲授的内容丰富,层次清楚,语言生动、分析透辟,使一些枯燥无味的教材经他出神入化的讲解,变得兴味盎然、妙趣横生。特别是他注意将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使课堂讲授具有很强烈的艺术魅力。著名教授肖公权对他的侄儿肖瑞宁说:“你能听到杨佑之教授的课,是你的幸运”。肖瑞宁回忆当时情况说:“佑之老师上课不带讲稿,在黑板上写出讲授主题后就开讲,滔滔不绝,语言生动,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有时还插入典故,不但易懂,还使人记忆深刻,久久难忘。”

  杨佑之老师来蓉仅仅三年,深受学生仰慕和敬重,被誉为文科的几个权威之一,与谢无量、蒙文通、肖公权、马哲民、罗忠恕、何鲁、赵人隽、彭迪先、黄宪章齐名。另外,杨佑之老师还常常与化工专家、国际皮革权威张铨教授、文字专家吕叔湘、闻在宥教授过从密切,常作思想学术交流,他们都进入了顶极的名人行列。

  1941年国民政府颁布《部聘教授法》,实行部聘教授制度。凡大学任教10年以上,声誉卓著,对所在学科具有特殊贡献者,经教育部学术审议会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即可成为“部聘教授”(或称“部颁教授”),当时中国的教育界认为“部聘教授”是一种最高荣誉,称之谓“教授中之教授”,当时全国只颁发了两次。1941年第一批30名;1943年第二批15名,全国总共45名,以后再没有颁发公布过。全国45名真算得上凤毛麟角,十分珍贵。杨佑之老师在1943年6月荣获教育部颁发的教授证书,进入了当时享有最高荣誉的45名“部颁教授”行列。当时的“部颁教授”有武汉大学周鲠生,重庆大学何鲁,浙江大学苏步青、西南联大吴有训,中央大学李四光,中山大学何杰,交通大学茅以升,中央大学徐悲鸿等等。杨佑之教授作为四川大学的唯一代表,也是整个四川的唯一代表,也是会计学界的唯一代表,与上述著名教授并列,真不容易啊!

  归润章老师从复旦大学毕业后,从1942年起一直在光华大学成都分部、成都会计专科学校、光华大学、立信会计专科学校、重庆相辉学院、成华大学、四川财经学院等高校任教。在他的长期教学实践中,创造、积累了许许多多成功经验,其中之一的是强调“严”、“实”、“新”的有机结合,值得我们这些学生永远去学习、继承和发扬。

  “严”,首先是严格要求自己,即备课要严肃认真,整个教学过程要以马克思主义、党的方针政策为指针,讲课要以教学大纲为规范,不偏离、不任意发挥,严格课堂纪律,严格遵守考试规则,严格检查作业,严格阅卷评分,一切从严、绝不放纵学生,更不能“讨好”学生。他说“严师出高徒”,个别学生可能一时接受不了,今后他会懂得“严”是对学生的“真爱”。“实”,就是实事求是,实实在在。讲课要联系实际,要结合中国的国情,要结合改革开放的实际,“求真务实”,永远也不能偏离现实,永远要站在拚搏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他要我们做老实人、办老实事,人前人后都是一样,一是一、二是二,绝不说假话、大话、空话和废话。“新”,就是要敢于革新、创新,要从前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探索新路子、新经验、绝不可墨守陈规,要勇于、善于推陈出新,“只有善于借鉴、继承,才能创新发展”,“才能探索出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总结出新经验,走出新路子”。归润章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除提倡“严”“实”“新”的要求外,还非常重视因才施教和启发式教学;与此同时还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他在上海、成都、杭州、重庆培养出无数的青年骨干、尖子和新秀,真不愧为中国的一代名师、一代大师。

  他公开出版的著作有《会计学》、《中国会计制度》、《商人通义计义》、《审计学要义》、《实用银行簿记》、《实用银行会计》、《铁道会计》、《现行公司法要义》、《现行票据法要义》、《海商法要义》、《破产法要义》、《实用会计学》、《实用政府会计》等等。他在著述中特别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重务实精神,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这里必须特别提到的是:1905年,刚满20岁的谢霖,考入日本明治大学商科,在大学二年级之后,通过中西会计的对比研究,运用欧洲传入的巴奇阿勒借贷原理,结合中国银行会计业务,撰写出《银行簿计学》专著,日本东京正式出版,成为中外会计界探求会计新知识的重要读物。

  谢霖老师的这部著作,不仅是出版早、质量高、读者广为赞颂的会计新著,而且是中国会计历史上第二部最早的经典著作①。郭道杨教授在《中国会计史稿》(下册)对该书的出版,作过如下评语,认为该书对当时会计学界作出的“贡献”概括为六点,对当时会计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②。

  杨佑之老师一生勤勉,刻苦钻研,就是年逾古稀,仍孜孜不倦地学习政治经济理论和专业知识。教学之余,他总是不断地探索新课题、总结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和经验,著书立说。因此,在会计领域中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杨佑之老师的著述别具一格,自成一家,十分精湛。现在我们能找到的著作有:《会计学》、《会计学纲要》、《高级统计学》、《统计与制图》、《审计学》。发表的学术论文有:《新行政制度争议》、《统计学之地位》、《省县银行之联系》、《四川管理物价之经过与展望》。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又相继编著了《工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现代资产阶级学说批判》和《高等会计》、《成本会计》与《会计报告分析》等教材,还撰写了《加强会计核算、正确运用价值规律的作用》等文章。

  其中,《会计学》一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至今在会计界仍具有较大的影响。陈元芳教授说该书“集一般原理与具体方法之大成”,特别针对已面世的会计著作均忽视理论的研究与介绍,让世人误视会计为“雕虫小技”,该书“独树一帜”适当增加了理论阐述和历史介绍,并强调和呼吁“会计学者必须担当起会计理论研究与传播的社会责任来”。足见老师“对学问探讨之深入,问题思考的仔细,学术研究之成熟”。

  论文中关于《强调会计核算正确运用价值规律的作用》一文,发表在1959年。当时社会上出现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极“左”思潮泛滥成灾;会计上出现否定会计,提出“以表代帐”,“门框架”、“无账会计”以及主张取消商品交换等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完全背离。在这个背境下,老师以清醒的政治头脑,敏感的学术思想,发表了自己的主张,强调规律的客观性,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核算的重要性,揭示“商品生产价值规律经济核算”的内在关系,他说:价值既是会计核算的对象,也是会计方法的主要特点,只有利用价值尺度,通过价值这个侧面,才能对商品经济进行核算和管理。文章选题好,有针对性,观点鲜明,击中时弊,论述清晰,概念准确,内容丰富,分析透辟,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归润章老师一生潜心会计、审计学的传播和研究,主张走“教”与“研”相结合的道路,他常常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作为科研选题的一个方面,又把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返回到课堂讲授之中,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的深化,听课的学生非常满意,取得了教学与科研的双丰收。

  归老师的研究成果丰硕,主要有:《会计学》、《成本会计大纲》、《审计学》、《农村人民公社会计核算》(上下册)、《凭单日记账核算形式》。撰写的学术论文有:《差额成本分析》、《试论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的作用》、《提高经济效益与成本管理》、《论审计的历史发展与管理审计》、《“三论”在会计中的应用》以及译著《行动会计的基础知识(今坂朔久著)》、《城市之子和田野之子》(吉田纺二郎著)、《派洛的悲鸣》(长尾七郎著)等等。其中《审计学》曾多次再版,20世纪80年代中国台湾的再版在美国印地安纳州大学等学府图书馆均有收藏,《成本会计大纲》(由潘序作序出版后也多次再版,至今仍在中国台湾高等院校中选作教材);《论内部会计控制及其审计》(《审计研究》1986年第2期),由于我国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与制度建设,起步20世纪90年代,国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依然停留在“内部牵制”阶段,老师文中的论述,对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会计理论界了解和认识“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问题及其演变与发展,具有极其积极的推动作用。(陈元芳:《中国会计名家传略》。

  归老师一生的著述严谨、朴实,针对性、前瞻性是他的主要特点。老师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对学术界、教师、学生、实际工作者都具极大的启迪作用和指导意义,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和学术价值。

  谢霖老师在日本留学归来后,中国民族工商业有了较大的发展,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渗透,经济的发展从客观上提出了加强管理的要求,同时随着西方学术的传入、会计教育的发展、会计人才的培养,也为建立注册会计师制度提供了条件。1918年6月,谢霖老师上书北洋政府的农商部、财政部,建议设置:“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同时附上草拟的《会计师制度章程十条(呈文)》。该《呈文》上报后,很快就得到批复。1918年9月7日,由北洋政府正式颁布实施。从此,中国破天荒地有了中国的第一部“注册会计师章程”;中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谢霖主办的第一家“正则会计师事务所”)和第一号“中国注册会计师谢霖”。谢霖老师对“三个第一”的贡献,把他称作中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先驱、改革者奠基人是当之无愧的。

  之后,中国的会计师事务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纷纷建立,最有名的有潘序伦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谢霖“正则会计师事务所”和“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

  谢霖创办的“正则”会计师事务所,质量高、信誉好,成绩卓著,发展遍及中国南北20多个大中城市。

  杨佑之老师一生从事会计、审计教学,1943年批准成立“杨佑之会计师事务所” 。他在接受委托办理查账业务时,总是、客观公正、秉公办事、不循私情。统治时期,成都自来水公司,背景复杂,管理混乱,账目不清,这不仅涉及到许多投资者的利益,也关系到成都市人民的根本利益,这笔帐能否查清,就成为当时社会各个方面关注的经济大案。他接受委托后,排除一切干扰,拒绝一切贿赂,充分运用了会计方面的渊博知识,带领助手,经过艰苦、细致、复杂的工作,将这笔糊涂账,查得一清二楚。他堂堂正正而来,两袖清风而去,秉公办事,依法执业,为成都人民办了一件脍炙人口,人人赞扬的一件好事。

  杨佑之老师不论办所、做人都要求以“清”、“慎”、“廉”、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他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清”,就是要我们清清白白,碧玉无瑕,纯正朴实,一尘莫染。“慎”,就是要求我们谨慎持重,小心翼翼,谨言慎行,不论人前人后,对人处事,均不越规矩。“廉”,就是要我们廉洁知耻,品行端正,重气节,不苟取,不妄法。老师对学生,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是对自己的要求,他总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以身示范。

  谢霖老师在1934年山西同蒲铁路修建峻工后,急需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规程》,来强化铁路的会计管理。山西省发来电报恭请正则、立会计师事务所前往解决这个紧迫问题,不料两家(立信和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已电复推故不能接受邀请,谢霖老师考虑再三说:“建立会计制度是委托方(山西)的一项紧迫需要”;“建立会计制度”又是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范围内的工作,两家已经回绝,剩下我们就碍难推却了,立即发出电报“同意前往”,“接受邀请”。在作了必要的准备和安排后,谢霖老师带上几个助手直奔山西。经过一年多的调研,拟就了方案,完成了同蒲铁路《会计规程》的全套设计。经过试行、实施,委托方非常满意,认为设计得非常成功。这个《会计规程》在当时的正大铁路、平绥铁路、北宁铁路、平汉铁路的会计管理中实施,同样也反映好,因此很快就在全国的铁道会计中推行,得到全国铁道会计专家们的赞赏。

  1950年杨佑之老师在担任华西协合大学经济系主任、总务长期间,军管会任命老师为接管委员会副主任,代表人民政府负责从外国人手中把教会办起来的华西协合大学接收过来,交给人民政府。这项工作非常复杂,但他胸有成竹,首先组织了一个工作班子,把原华西协合大学的房产、设备、实验仪器、历史档案、文物资料和科研成果等等,造具清册。他作为中方代表与外方(教会)代表签好字后,从英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了这所教会创办的私立大学,完整地交给了人民政府,顺利完成了国家接收接管任务。杨佑之老师工作认真负责,成绩卓著,受到了西南局高教部的表彰,并续聘他为华西大学总务长、经济系主任。

  归润章老师,担任副教务长7年,担任教务长20年。领军教务工作27年的教务长,在全中国都是绝无仅有的。他在这27年中,在校党委的引领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受到党政领导的赞许,今主要讲述以下二点:

  1964年,校党委根据经济、社会对财经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急需,要归润章老师在创办工农夜校、干部专修科、干部进修班的基础上,再兴办夜大特别班,培养科长以上的干部。他接受任务后积极开展工作,19541959立即开设了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工业会计、工业统计、贸易统计、财政、工业财务、财务八个专业的夜大学。归老师除抓好师资配备、正常秩序、教学进度、教学质量等工作外,为了更好地了解、掌握夜大教育的规律,使初创的夜大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他总是亲临第一线,亲自担任夜大课程。

  19541959年的5年间,业余教育处为四川省财经部门和企业培训了在职干部一年制875人,半年制273人,学校的业余教育在老师开创的基础上,1978年复校后,开办了102次各种类型的短训班、岗位培训班,(如全国高级经济培训班、水电系统财务处长培训班、统计师培训班,为成都市举办的厂长培训班等)培训人数达到2万多人。这些经过培训的干部回到自己的领导岗位后,发挥的作用,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作出的贡献,都是非常巨大的。教育的基础、先导作用,从归老师的办学实践中充分地体现了出来。

  1964年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急需,党委要归润章老师创办函授大学,这项工作来得如此突然,如此紧迫,一无经验、二无师资,根本不具备任何条件;但是归润章老师认为“只要是党的召唤、不容考虑”,当即把任务承担了下来。归润章老师接受任务的第二天,马上展开工作:首先是建立组织,成立函授部,建立办公室;其次是从校内抽调教师组成专业师资队伍。计划先开设“农村人民公社会计核算”、“工业会计核算”两门课程的单科制函授教育,在取得经验后,再逐步增加课程。

  6月接受任务后,立即着手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农村人民公社会计核算》由归老师亲自编写,他夜以继日,花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托稿付梓,10月教材面世。当年12月单科独进的函授教育正式开学。鉴于函授初办,仅在省内五个专区(市)工农业部门、国营企业和农村人民公社的干部中录取函授生550人。为了加强对函授生的指导,还编写了与教材相配套的《自学指导书》,创办了《函授教学》专刊有针对性地指导函授学生自学、布置作业、解答疑难、传递信息、交流自学经验,发表函授生习作,以及报导辅导站的动态等等。

  按照教学计划,函授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分别还要在五个教学点上集中听课面授。归润章老师采取从教学实践中培训教师的方式。在第一个函授点上,从《农村人民公社会计核算》第一章直到最后一章亲自授课,现身说法,给青年教师示范,以后剩下的4个函授教学点将教材分段分配给三位年轻教师,并把自己的讲稿也交给她们,让青年教师准备好后,再在剩下的4个函授教学点上去讲授。这三位年轻教师经过严格挑选,又经过精心培育,再加上她们多是中国人民大学三年制的研究生,基础扎实,吸收能力强,果然不负使命。

  归老师创办的函授教育,对各门课程的教材挑选得非常认真、严格,对自编教材特别要求质量,派出的任课教师更是经过严格挑选和培训,“函授”虽属初创,从效果看都办得来有声有色、名燥一时。

  三位先师虽然出生年月各异(谢霖、杨佑之老师出生在晚清、归润章老师出生在民国),但是他们一个个都是顶天立地发奋图强、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华英才;他们一个个都是在西南财经大学90年风雨拚搏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一代宗师;他们一个个都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伟大的教育事业、会计事业的了不起的人物;在庆祝西南财经大学90周年华诞之际,我们在这里追忆他们的往事,追忆他们伟大的一生,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我们在这里纪念他们,就是要学习、继承和发扬他们最珍贵、最伟大的精神,这些精神就是(1)不求名利、不计得失、不怕苦累、不畏艰辛、奋斗不懈,一心仆在民族、国家、事业上的忘我精神;(2)他们一生默默无言,把一生心血、洒在教育事业上的献身精神;(3)在人生征程中,不艰难险阻,迎着困难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拚搏精神;(4)他们严于律己,一生清清白白,不贪不占,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是非分明的崇高精神;(5)勤奋好学、争分夺秒、刻苦努力的钻研精神;(六)爱国、爱校、爱学生、忠心耿耿、无私奉献、润物无声的大爱精神;等等。

  所有这些精神,都值得我们大张旗鼓地去提倡、学习和继承!都值得我们千秋万代、永远发扬光大的珍贵精神!

原创文章,作者:蜀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huhanlu.com/2018/3788.html

(0)
打赏 微信长按打赏 微信长按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蜀小编的头像蜀小编
上一篇 2018-01-31
下一篇 2018-01-3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