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安徽省岳西县温泉镇榆树村的一幢房子里,一件件“老古董”划一摆放在展台上。这1000余件年代长远的耕具和糊口用品,是村民王书良花了8年时间珍藏的“宝物”。现年44岁的王书良,是大别山区一位通俗的农人。8年前,他在一些村子里看到老物件遭报酬损坏,感觉很可惜,于是,花钱采办珍藏。(吴均奇/摄光明图片禁止转载)
“这些工具是汗青的见证,留住它们就留住了糊口的根。”王书良说,古时候的很多器具早已被现代先辈的机械所取代,现在的年轻人对前辈的糊口、保存形态知之甚少,而这些往日出产糊口中利用过的工具,表现着前辈的聪慧,留存着时代的印记,每一件器具均来之不易,它们是经济社会成长、汗青文化延续的主要实物材料。
为了珍藏这些古董,王书良省吃俭用。有一次,他的老婆给他1000元钱买衣服,他也花在了珍藏上面,王书良说,有好几回,他在山村人家屋外看到被丢弃的老物件,当他预备拿钱买时,对方认为是“宝物”又拿回家,为了防止老物件再次被丢弃,王书良花了不少钱才买下来。
王书良倾其所有,在被称为县城“醉美后花圃”的榆树村开办了风俗馆,将收集的古董挑选出500余件展出,免费供旅客和村民们参观。在他开办的榆树村风俗馆里,有庞大的油榨、谷砻,有古朴的卧室、厅堂,有千姿百态的耕具、灯具,有美轮美奂的木雕、竹编……这间俭朴的农舍荟萃了往日大别山区人民的缔造发现、民间工艺、风土民情。这里成了人们领会过去、回味乡愁、体验风俗、激发爱乡爱国热情的好去向。有网友讥讽称“他要发了”。
原创文章,作者:蜀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huhanlu.com/2018/21643.html